今天是
欢迎您浏览福州马江海战纪念馆官网
昭忠祠
昭忠祠
追思阁
昭忠祠
英国副领事署
圣教医院院长公寓
昭忠祠
昭忠祠
昭忠祠
追思阁
英国副领事署
圣教医院院长公寓
研究
福州马江海战纪念馆
当前位置:
夭折的北洋海军昭忠祠
发布时间:2021-09-17 浏览次数:3109



《夭折的北洋海军昭忠祠》

                                   作者–陈悦
昭忠祠,是中国清代创立的褒扬忠烈的纪念性场所,制度始于雍正二年,较为著名的诸如京师昭忠祠、淮军昭忠祠、湘军昭忠祠等等,鲜为人知的是,清末时代还曾建立过专门的北洋海军昭忠祠。


筹建于1874年,成军于1888的北洋海军,是近代中国第一支国家海军,在甲午战争中涌现出了丁汝昌、刘步蟾、邓世昌、林永升等一大批为国牺牲的海军忠烈将士,不过由于北洋海军的结局是在威海刘公岛兵败投降,战后被清政府撤销编制,幸存的海军人员虽然大都投身于重建海军,但对那段失败的历史往往选择讳莫如深,至于建设专门场所祭祀死难的海军烈士,更是无人提起。因而除了死事壮烈的邓世昌因特旨而得以入祀京师昭忠祠外,其余牺牲将士长期处于得不到国家公开纪念的境遇。

距离甲午战争爆发近10年后,19049月,曾任北洋海军“靖远”舰管带,参加过甲午战争的叶祖珪,以重建北洋水师统领的身份,向时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袁世凯呈文,希望能够在天津建设一处海军专祠,主祀邓世昌,附祀大东沟海战牺牲的其他海军将士,称为北洋海军昭忠祠,是为甲午战争后第一次由官方提出甲午烈士的纪念待遇。

由于叶祖珪在第二年巡视沿海防务时去世,建设北洋海军昭忠祠的提议一度搁置,直到1907年才获得袁世凯正式批准,由北洋海防支应局、天津县等具体办理,经过繁琐的购地、设计等工作,至1910年开工兴建。根据设计,北洋海军昭忠祠大门为三开间,门外设一对汉白玉石狮子,建有照壁,祠内分前后两进院落,前院正房和厢房用于供奉烈士牌位和进行祭祀,院中竖立两座汉白玉石碑,后院则主要用于存放祭器,以及作为海军人员聚会之所。

北洋海军昭忠祠的建设,大致在1911年落成,和其所供奉的烈士一样命运多舛的是,在随后到来的辛亥革命中,新落成的北洋海军昭忠祠被当地军政势力占用,改成革命军人的子弟小学,原有的祭祀功能被废置,后来由私立觉民中学管理,成为私立觉民中学的附属小学。

时至1920年代,民国海军福建船政局局长陈兆锵等提议整修马江海军昭忠祠,以及在马江海军昭忠祠合祀甲午海军烈士,此时海军部一些人士才回忆起清末曾在天津建有一座北洋海军昭忠祠,于是责成海军大沽造船所等驻津海军单位就近调查、设法恢复,当发现海军昭忠祠事实上被一所私立学校占用后,海军部曾多方交涉,然而最终未果,天津北洋海军昭忠祠就此不再提起,甲午海军烈士此后供奉在福州马尾的马江海军昭忠祠合祀。

由于天津还曾有一座淮军昭忠祠,在此后的岁月里,北洋海军昭忠祠经常被人和淮军昭忠祠混为一谈,一并略称昭忠祠,北洋海军昭忠祠的故事就此渐行湮没。

按照历史资料对比寻找,今天天津市的河北区中山公园附近,有一座名为春柳公寓的住宅小区,实际就建在当年北洋海军昭忠祠的地块上,与小区紧邻的河北区少年宫,大致就是当年祠堂门口的位置。在少年宫和小区里,现在已经找寻不到历史建筑遗留,只剩下当年铭记北洋海军烈士事迹的石碑的基座,还保存于中山公园内,为特殊的北洋海军昭忠祠遗存了一点印记。